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阿坝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

【 发布日期 : 2016-03-29

【 关 闭 】

  阿坝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阿坝县“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研究组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4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4

  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4

  2.基础条件得到新改善 4

  3.绿色工业取得新进展 5

  4.生态旅游实现新突破 5

  5.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 6

  5.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 6

  6.社会治理展现新面貌 6

  (二)“十三五”面临的挑战 7

  1.经济基本面依然严峻 7

  2.环境制约不断增强 7

  3.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7

  4.基础制约仍然存在 8

  5.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8

  6.社会风险依然潜在 8

  (三)“十三五”发展形势 8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三、十三五发展空间布局 12

  (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12

  (二)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13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 13

  (一)坚持基础先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承载力 13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3

  2.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3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4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4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4

  (二)坚持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4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15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5

  3.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15

  4.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6

  (三)坚持绿色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加工业 16

  1.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16

  2.加快清洁能源开发 16

  3.支持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 16

  4.培育民特产品加工产业 17

  5.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17

  (四)坚持互动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17

  1.优化旅游发展格局 17

  2.加强旅游要素保障 17

  3.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18

  4.加强市场环境整治 18

  5.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18

  (五)坚持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8

  1.优先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19

  2.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19

  3.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19

  (六)坚持城乡统筹,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格局 20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0

  2.加快特色城镇建设 20

  3.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20

  (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1

  2.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2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23

  4.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24

  5.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 25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5

  7.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26

  (八)坚持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26

  1.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26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7

  3.加强生态系统修复 27

  (九)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7

  1.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27

  2.发挥投资助增长作用 28

  3.强化科技引进吸收和实用技术创新 28

  (十)坚持开放合作,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28

  1.积极承接对口援建 29

  2.深入推进招商引资 29

  3.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29

  (十一)坚持综合施策,建设和谐稳定新阿坝 29

  1.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9

  2.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30

  3.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31

  4.全面加强法制阿坝建设 31

  5.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32

  五、保障措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突出规划引领 32

  (三)加强监督考核 32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决战期,是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期,为保持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上限运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研究全县发展面临的系列重大问题,客观研判宏观发展环境和重点发展任务,把握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增添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发展路径,为编制好全县“十三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准确判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情,把握国家、省、州经济发展大局,展望未来发展态势,是谋划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全县以“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统揽全局,秉持“提质增量、跨越发展”工作总基调,以创新为动力,以机遇为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务实奋进,攻坚克难,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9亿元,年均增速达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11.4%,财政收入突破4500万元,年均增长2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州平均水平,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并成功举办四川省民族地区农业工作现场会。产业结构有效优化,二产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5和2个百分点,有机农业盘子不断增大,统筹协调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基础条件得到新改善

  城乡基础环境明显提升,南岸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县城集中供暖、德阿大桥、新区市政道路一二期、牧民定居和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全面建成。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川青高速纳入国网规划,S302线升为国道,阿龙路、阿两路和麦唐路升为省道,完成阿壤路(阿坝段)和哇查路环线等道路建设,新增公路132公里,通车里程达1109公里。水利建设取得良好成绩,建成引水管网133.6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76万亩,完成阿曲龙藏沟口至旺切沟口河道治理和水土保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49处,解决4.1万人饮水难题。电力通讯设施逐步完善,完成茸安乡、求吉玛乡35千伏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建设,实施求吉玛乡、茸安乡、安羌乡、阿坝镇等10千伏及以下线路建设和无电地区光伏工程,全面消除无电地区,通信网络覆盖面有效扩大,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通电视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达85%。

3.绿色工业取得新进展

  生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完成《阿坝县生态加工产业园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入住企业达5家;麦尔玛5万装机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查理乡5万装机光伏电站完成实地踏勘并启动前期论证。蔬菜种植提炼、玛咖种植加工和安多服饰生产项目实现生产营运。逐步形成以清洁能源开发、农畜民特加工为主的绿色工业发展体系,工业质量效益有效提升。工业增加值突破4200万元,年均增长25.2%。

4.生态旅游实现新突破

  旅游产品开发加快,建成神座“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和扎尕尔措景区(一期),安斗派克旅游村落打造取得重大进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成莲宝叶则经济干线公路和查理至若柯河牧场旅游服务设施。宣传推介工作务实推进,完成线上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线下关键节点展示平台建设。旅游环境持续向好,市场专项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和从业人员系统培训不断深化。入境游客量突破46万人次,年均增长25.3%,实现旅游收入3.49亿元,年均增长33.6%。

5.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增学前教育学校53所,高中1所,义务教育阶段成果有效巩固,“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增加37个达到130个,基本药物使用制度规范执行,医疗服务保障网络初步构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4939份,基本建成“30分钟紧急救援圈”和“1小时医疗服务圈”。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现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寺庙书屋等服务设施乡、村和寺庙全覆盖,成功组建“莲宝叶则”艺术团,“藏文书法”和“藏棋”第四批省级非遗申报成功,“藏族金属制品加工工艺” 第二批省级非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成功。就业创业进步明显,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73人、转移农业劳动力3476人、开发公益岗位近3500个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268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人次,各类社会救助救济金额达4847万元惠及13万人次。

5.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

  生态主体功能地位得到强化,生态红线初步划定,生态项目深入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深入推进河流综合治理,完成阿曲龙藏沟口至旺切沟口河道治理,关停非法采砂场33家。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与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草原禁牧和沙化治理,成功申报多美林卡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曼则塘省级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增2个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和539户生态家园。

6.社会治理展现新面貌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善军警民联防机制,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应急处突能力,开展专项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信访矛盾化解,社会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寺庙管理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趋于完善。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时限大幅缩短。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工作水平。

(二)“十三五”面临的挑战

1.经济基本面依然严峻

  全国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十三五”期间省、州经济增速分别调低至7.5%和8%,我县经济亦呈现回落态势,持续增长面临困难。投资“边缘化”问题凸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困难,投资高位运行压力较大。传统经济增长点趋于平缓,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产业优化升级面临困难,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

2.环境制约不断增强

  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未得到根本改观,群众转产就业、补偿机制未健全。草原生态补奖标准偏低,现行标准不足以补贴牧民禁牧和草畜平衡经济损失,牧民群众致富愿望与生态保护难以实现协调统一。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明显,经济承载力明显下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生态主体功能区定位限制经济发展空间和方式。

3.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全县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不足,自身“造血”功能和自主发展能力不强。项目、资金、政策等决策和执行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换位思考不足、全局意识缺乏,信息不通、沟通不畅、推进不力。人的全局意识不足、主观能动性激活不够、创新创造能力不足,存在知行脱节、言行背离等现象。破解发展难题政策手段思考不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可持续发展基础不牢。

4.基础制约仍然存在

  交通网络建设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通信基础设施覆盖不全面,电力基础设施不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政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镇快速发展需要。

5.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受自然条件、工作环境、目标导向、资源配置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人才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结构严重失衡,发展地方经济急需的经济管理、项目策划、企业经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和生态、旅游、物流、金融、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6. 社会风险依然潜在

  境内外敌对势力长期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易被敌对势力放大利用,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维稳工作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营造任务艰巨。

(三)“十三五”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存量、优增量并重,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压力趋显。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展望未来,我县将处于大有可为机遇期,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扶贫开发攻坚战略全面实施,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等会议精神相继落实,藏区特殊扶持政策加快实施,将得到国家、省更多政策资金倾斜。“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川甘青接合部等发展战略有序实施,将促进片区区位重构,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自身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思发展盼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更趋和谐稳定,已基本具备了加速前进、赶超跨越,实现经济社会长期保持中高速上限的基础和可能。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对接中央“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州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紧扣“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总体工作要求,实施“教育大提升、产业大发展、扶贫大攻坚、社会大治理、文化大繁荣、就业大促进”六大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川甘青接合部发展高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为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十三五”发展必须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发展为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不足仍是我县最大实际,要科学把握新形势下发展趋势和特点,创新发展理念,夯实发展基础,明确发展路径,健全发展机制,增添发展措施,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保护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要立足江河源头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道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境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美丽阿坝”。

  坚持民生为本。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水平提升,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创新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坚持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外延的重要举措,要以更加主动和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坚持和谐稳定。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完善社会治理,防控各类风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发展目标的确定,既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对接,又要体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和环境友好等重点。既要做到适度超前、鼓舞人心,又要兼顾我县未来发展支撑条件,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上限运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人均GDP在比2010年翻一番,接近全州平均水平。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达7931万元,年均增长12%。绿色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年均增长31%。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上升,接待游客114人次,年均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年均增长25.1%。就业形势保持向好态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投资支撑引领地位继续保持,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执行,生态保护工程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意识逐步树立,生态绿色经济占比明显上升。基本农田和基本草场保有量分别为10.95万亩和1321万亩,实现建设用地规划集约节约利用,河流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单位GDP能耗下降3%,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85%,森林蓄积量达2059万立方米。

  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明显提高。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贫困乡、贫困村全面摘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和6.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口工作扎实开展,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对口援建、区域协同等对外合作交流体制机制更趋完善,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上级既定方针政策得到有效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有效推动,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格局进一步优化,机制进一步创新,基层自治能力明显提升。人民权益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通畅的社情民意传导渠道和完善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

三、“十三五”发展空间布局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构建“一核一轴三带”经济发展格局,合理配置资源,明晰发展路径,完善发展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力求不同区域有不同发重点和发展任务,竭力打造区域拳头产品,促进全县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1)一核(阿坝镇)。以生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信息业和社会事业综合率先发展为引领,打造阿坝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设县域经济发展首位城镇。

  (2)一轴(川青高速发展轴)。以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工业为重点,统筹发展畜牧、商贸、能源和旅游等产业,建设全县生态经济集聚区,打造县域经济支撑轴。

  (2)三带(北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和南部经济带)。北部经济带以现代畜牧业、旅游业和新能源为重点,建设全县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中部经济带以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为重点,协调发展旅游、工业和能源产业,建设全县综合经济示范区;南部经济带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适度探索发展水电、旅游和林下产业,建设全县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区。

(二)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树立全县一盘棋整体发展意识,打造整体品牌,开展整体营销,提升全县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区域发展资源匹配机制,根据不同区域发展重点,建立健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项目匹配机制,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建立区域发展协商机制,协调各乡镇根据片区功能不同、定位差异,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和目标,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

(一)坚持基础先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承载力

  基础制约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和瓶颈,在“十三五”期间,要集中力量加以优先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奠定基础。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交通先导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交通布局,扩大路网规模,提升通行能力,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县乡村道为重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加快区位重构,促进互联互通,建成四川北上融入“丝绸之路”重要交通节点。积极推进战略通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川青高速,完成S452线求(吉玛)茸(木达)公路改扩建等道路建设,启动S220线阿坝至泸沽湖(阿坝段)等道路建设,新增公路里程2667.4公里。加强县乡村道路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畅。加强管护能力建设,提高国省干线通行优良率。

2.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对外特高压、高压输送通道建设,为新能源开发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强化35千伏及以下低压电网改造提升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用电质量和安全。结合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和生产生活需求,完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储存设施。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全县农牧业发展布局,合理规划水利设施,着力解决安全饮水和灌溉用水设施不足问题,全面完成若果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牧区节水、农田水利、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构建安全可靠的城乡水利保障体系。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川甘青接合部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总体目标,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提升物资流通能力和水平。加快县城商贸物流中心,各莫、贾洛、麦尔玛和垮沙等货运站(点)建设,构建完善物流网络。加强供销体制机制改革和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成果利用,推动快速物流业向乡村延伸。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泛在、高效、安全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光纤干线通道建设和带宽扩容工程,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推进“互联网+”应用,丰富电子公共服务手段,促进信息服务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智慧阿坝”。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交易体系,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载体,以现代物流体系为通道,推动线上交易、线下流通协同发展。

(二)坚持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提效、农村发展”引领农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兼顾质量与效益,提升有机农业比重,塑造农业区域品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发展之路。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合理布局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下产业,科学布点农业示范园区和种养基地,建设主导农产品生产区和产业基地,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宜粮种粮,宜蔬种蔬,宜药种药,宜草种草”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特色种养业、草产业,探索发展林下产业,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支持农业与旅游、工业融合发展,结合农业景观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体验等旅游形态。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料基地,促进草畜平衡,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探索发展林下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挖掘林业和林下产品开发空间,适度发展林下种养业,适当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3.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机耕道为代表的道路交通建设,以滴管设施为代表农田水利建设,以高标准农田为代表的农田草原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健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提升机械化运用水平和范围,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和改良。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拓展农业保险使用范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提升农业加工、储备和配送能力。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知名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启动草原确权承包试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等级规范评定机制,破解农牧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完善乡镇邮政服务功能,提升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集散能力。

(三)坚持绿色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加工业

  突出绿色、生态和低碳,加强技术引进和企业培育,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农畜产品和民特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环保和产业融合的工业发展格局。

1.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实施生态加工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完成园区内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设置入驻条件和投资强度等前置条件,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设施完备、管理科学和服务一流的平台载体。

2.加快清洁能源开发

  根据电网建设进度和场址规划情况,按照集中开发和分布利用相结合原则,稳步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完成麦尔玛光伏二期、查理乡光伏电站建设,适时启动贾洛、麦尔玛和各莫光伏站点建设。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完成安羌电站改扩建工程,积极推动克柯、尼克河等水电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3.支持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

  依托丰富农牧业资源和独特气候优势,建设以奶制品、肉制品、植物色素提炼和蔬菜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发展体系。加大对已建厂投产的天赐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洋食品有限公司帮扶力度,积极推动二期扩建。积极对接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再谈公司,争取洽谈项目建成投产。

4.培育民特产品加工产业

  依托川甘青接合部民特产品集散中心历史先机优势,研发、设计和生产以藏香、服饰和臧毯为代表的安多藏区特色民族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积极对接西藏优格仓工贸易有限公司、阿坝县民族特需用品厂等公司,力争藏香和臧毯等生产线建成投产。

5.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健全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要素倾斜机制,支持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发展。加强科技支持,县域开发和引进的技术免费提供企业使用,对企业重大技术突破予以研发经费补助。

(四)坚持互动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围绕国际高原生态和安多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目标,发挥旅游区位和品牌优势,加强旅游多元产品开发,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富县惠民的主导产业。

1.优化旅游发展格局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主要景区为支撑、若干景点为节点、国省干线为链条,将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构建“一核、一带、三区、一环”旅游发展格局。

2.加强旅游要素保障

  有效改善重点旅游景区(点)交通条件,加大以安多民俗文化景区主干道为代表的景区经济干线路建设。加快莲宝叶则、中阿坝人文景区等景区景点开发及旅游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节庆旅游和特色演艺节目打造,推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打造民族特色浓郁餐饮品牌、美食街区,构建多层次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游客驻留天数和人均消费。

3.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加强安多等文化元素挖掘整理,加强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领域演艺平台建设,加强文化产品策划包装,打造一批可视听、可触感和可体验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全县旅游行业底蕴,提高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文旅融合互动发展。

4.加强市场环境整治

  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引导行业诚信自律,大力倡导文明旅游。规范旅游市场环境,加强旅行社、导游、演艺团体、购物市场等重点领域管理,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旅游发展格局。

5.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搭建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的平台,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旅游相关产业,为旅游业发展输入资金“血液”。实施旅游营销战略,合理确定营销目标,实施旅游营销战略,执行旅游营销策略,制定旅游营销方案,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旅游改革创新,推行旅游改革创新试点,设立旅游管委会,推动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坚持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川甘青接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目标,以扩大消费和带动消费升级为重点,整合资源要素,强化载体建设,以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龙头,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建设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草原明珠城市。

1.优先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整合利用物流资源,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等协同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引导金融企业差异化发展,发展中小型金融组织和普惠金融,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规范发展金融服务业务。

2.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巩固“万村千乡”建设成果,培育商贸物流企业,引导农超对接,鼓励邮政下乡,不断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和布局。推动汽车服务业优化升级,加快集中区建设,引进培育服务企业,形成以汽车租赁、汽车养护和汽车配件为主的高原汽车服务中心。规范发展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业,加快建设特色餐饮街区,支持农家乐、藏家乐和休闲康养等特色行业发展。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完善养老扶幼体系,统筹医疗保健教育服务,支持公益组织发展,发展社区服务新业态。

3.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争取落实价格导向机制,逐步探索推开服务业用电、用水与工业同价。完善鼓励扶持政策,落实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突出需求导向,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

(六)坚持城乡统筹,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格局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严格执行《阿坝县城总体规划》和《阿坝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发展要素分配机制,推动城乡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提升城乡综合承载力。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以水源保护、城市管廊、供暖能力和供排水管网为代表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田水利、牧道和乡村道路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2.加快特色城镇建设

  不断强化要素配置,提升医疗和教育等要素资源,加快阿坝镇、麦尔玛、贾洛等区域中心城镇建设。依托旅游要素分布和开发现状,加快查理等旅游集镇建设。依托商贸物流基础要素分布,加大垮沙等商贸物流节点建设。

3.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农村宅基地、林地和土地承包权益改革,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实施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牧民定居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减载减畜”与城镇化统筹结合,引导人口向中心城镇流动。

(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民生短板,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落实《阿坝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阿坝州农村扶贫开发总体方案(2011—2020年)》和《关于坚决打赢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以贫困村摘帽为重点实施行业扶贫,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实施精准扶贫,通过继续抓好幸福美丽新村、富民产业培育、乡村道路畅通、新风正气塑造等重点工作,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精准实施“七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实施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体,实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和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实施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区贫困人口,实施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教育条件落后,群众发展意识观念淡薄,发展致富能力弱的地区,实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对重点生态保护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认真实施扶贫攻坚10个专项方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问题。实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抓好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拓展贫困户增收门路。加强美丽新村建设,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加强教育与就业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机制,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获取政策性收入。实施医疗卫生惠民工程,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神与物质文明享有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完善社保扶贫政策体系和综合扶贫长效机制。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健全财政金融扶贫机制,引导金融产业向贫困地区延伸,破解脱贫致富资金制约。

  创新脱贫开发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扶贫机制,规范管理扶贫项目,创新筹措扶贫资金,依法监管扶贫工作,健全扶贫责任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效互动的大扶贫格局。 

2.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围绕“川甘青接合部优质双语教育高地”建设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成果,提升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水平,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加快实现民族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提升义务阶段教育水平。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幼儿园覆盖工程,鼓励引导民间力量进入学前教育,优化教学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学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双语寄宿制中学建设,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全面巩固“普九”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多种形式职业教育与培训,继续实施 “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继续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巩固学前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实现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初中以上学校计算机教室、小学卫生教学收视点和有条件完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覆盖。

  完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落实双线承包责任制,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积极落实惠生政策,提高入学积极性。建立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制度,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全面发展。争取落实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县管校用”用人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围绕“全民健康、家庭幸福”和“健康阿坝”建设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健康,多方共建,全民共享”。

  推动医疗服务均等化。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理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建立规模适当和布点科学医疗资源分布格局,完善医疗人员正常流通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等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构建和谐健康阿坝。加强地方病和重点病种防控工作,强化艾滋等疾病防控,建立完善高原病、地方病综合防治长效机制,巩固大骨节病防治成果。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卫生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构建“一小时”医疗服务圈。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信息区域共享。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旅游急救体系建设。

  加快中藏医事业发展。依托现有中藏医疗资源,以中藏医治疗康养方式为主,建设慢性病医疗、养生、康复体系。加强中藏医院综合能力和中藏医特色专科建设,探索开展慢性病、专病治疗研究。

  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深化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改革,理顺医药卫生计生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和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多层次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和科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扩大民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完善短缺药品储备制度,重点保障传染病预防、治疗药品和急救药品类基本药物。

4.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城乡和寺庙覆盖工程,建立应急广播电视系统和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完善博物馆、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管理使用机制,支持民俗演艺、电影放映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提升乡村文化设施管理水平和能力,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实施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文化遗产遗迹的挖掘、整合和保护工程,支持鼓励影视、图书和影像等研发生产活动,加强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建立文化事业促进机制。依托学校、文化站、农村书屋、远程教育等载体,整合政策、资金、设施等要素,形成共享共建合力,提升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和服务效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营造社会和谐文明的氛围。

5.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并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水平。

  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引导农牧业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转变。落实各类税费减免补贴、财政贴息和小额担保等引导政策,促进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城镇新增失业人员等人群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用工本地化进程,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人口就地转化管护员制度。拓展就业创业范畴,多形式宣传引导就业观念,推广科学种养殖业技术。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劳资双方沟通渠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培训预算制度,推进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建设。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开展就业需求预测。建立健全劳资协调机制,推广合同用工使用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和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筑牢社会保障基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贯彻落实国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建立符合县情的社会救助体系,动态管理救助标准,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提升社保服务能力。提高统筹质量,落实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医疗保险城乡、州级统筹,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统筹等制度政策。健全社保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加强基金监管,完善社会保险监督管理制度和反欺诈机制,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7.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帮扶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扶贫减贫及法律援助等工作,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儿童、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加大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

(八)坚持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紧扣生态主体功能区定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建立节能监察监测体系。深入开展全社会节能宣传,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控生态红线,合理安排新增用地,保证基本耕地和草场规模。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城乡垃圾污水收容处理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和监察执法水平,完善环境预警应急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重大环境安全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营造环保社会监督氛围。

3.加强生态系统修复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森林草原管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治理,推进泥石流、山体滑坡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九)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对经济发展首位驱动作用,积极执行上级完成的改革创新成果,推动以科技引进吸收和使用技术创新为主的创新行动,推动新业态、新技术快速壮大和推广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加大培养、机制激励和吸收引进等方式,有效克服人才规模外流现象,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次承接的人才队伍。充实壮大现有人才队伍,综合运用现有编制资源,加强机关事业干部队伍建设,充实选拔生态经济建设急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承接援建、校地合作等手段加强自身培训力量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人才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培训、干部教育和定向培养相结合,以培训机构和购买服务为手段,实现专业技能、管理创新水平再提升。激发创业干事热情,改革完善人才引进、选拔、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支持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2.发挥投资助增长作用

  有效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果,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总量,增强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引导投资向基础建设、民生改善、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有效扩大投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行政府承贷、公私合营等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

3.强化科技引进吸收和实用技术创新

  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各方要素资源,有效开展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吸收,积极突进短板领域技术难题破解。围绕传统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引进吸收和应用推广。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实践,围绕中藏药种植、农业品种培育和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技术攻坚,形成一批自有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全民科技意识。

(十)坚持开放合作,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发挥川甘青接合部区位优势,把握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契机,不断深化在协同发展、区域稳定和争取政策等方面合作,不断提升开放层级和水平,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积极承接对口援建

  进一步完善援建机制,有效利用援建方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管理创新等领域先进经验和自身资源禀赋,加大资金、人才和技术输入。积极推进项目援建,结合援建方意志和自身实际,实现援建项目动态化管理和推进,确保援建工程成效。全面加强智力援建,通过双向互派、顶岗挂职、专题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方式,加强专家咨询、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输入。

2.深入推进招商引资

  积极对接上级投向和市场前沿导向,有效把握西博会、夏洽会等集中推介引资机遇,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加快项目落地服务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项目落地服务跟踪和责任追求机制,保障招商引资成效。

3.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加强与川甘青接合部市州合作,推动接合部发展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推动区域发展规划衔接、生态产业互动、旅游环线互通、和谐稳定共建。在经贸合作、人才引进等领域加强与发展地区、援建市州和省级单位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培训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推动校企、政企、校地合作。

(十一)坚持综合施策,建设和谐稳定新阿坝

  必须充分认知社会和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确保公共服务安全,全力推进和谐阿坝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推进党政主导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常态化,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毒品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犯罪行为,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建设平安阿坝。完善人民权益维护和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共同维护群众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2.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企业生产等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日常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和基本药物监管。稳定社会基本物价,完善稳价工作机制,规范价格收费,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提升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构建指挥统一、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推动治安防控由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创新群防群治模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舆情信息、防范控制和快速处置能力建设,增强社会治安保障能力。

3.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保护藏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健全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长效机制,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弘扬宗教优秀文化,创建文明、和谐、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发挥宗教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人文交流、区域协同等积极作用。加快寺庙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拓展宗教教职人员惠民政策,有效改善寺庙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寺庙民管会建设,发挥其在寺庙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宗教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全面加强法制阿坝建设

  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支持县乡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政协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工作。搞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基层群众性自治、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健全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切实做好统战工作,发挥人民团体、老干部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强化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县基本方略,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和法制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保障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实施“七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5.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努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征兵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落实伤残军人优抚政策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加快人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防机构,充实人防力量。加大《人民防空法》、公民避难知识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人防意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导向,落实责任主体,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分级负责,有效激发规划实施主观能动性。

(二)突出规划引领

  注重统筹协调,突出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等原则,在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定位等前提下,切实加大项目安排、资金投向等统筹协调力度。对不符合规划的事项,不予实施。

(三)加强监督考核

  《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落实,对《规划》的延伸和细化目标,相关责任部门要强化措施,保障实施完成。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机制,由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录:

  一、阿坝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说明指标说明

  1、地区经济生产总值(GDP):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结果11.2 %;考虑到“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州的发展目标要求“经济增速适度高于国家和全省规划目标,保持‘略高于中高速上限运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要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突出结构优化,引导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州的GDP预期情况(%)

  国家

  6.5(底线)

  四川

  7.5

  阿坝州

  8.0

  河北

  7.0

  贵州

  10.0

  广东

  7.0

  广西

   

  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重庆

  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并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青海

  把握中央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陕西

  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议阿坝县“十三五”期间地区经济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应保持在8-10%之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点推进生态农牧业、生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均衡发展,使得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生态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建议:8%—10%,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8.8%。

  这样,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约达到143110万元;实现比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51650万元翻一番的目标。因此,8.8%的增速选择的是一个比较有弹性且偏保守的估计值,既达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又保证达到省、州要求的目标,还为阿坝县经济结构的调整留下相当的余地。

  对于“十三五”增速预测下降且选择主动调低增速的三点主要原因说明:首先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决定了“十三五”的增速在国家层面保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必然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不可能仍脱离国家经济大环境仍保持原有的高增长速度;其次,阿坝在“十三五”处于调结构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结构调整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不太可能如“十二五”时期一样仍保持超过10%(12.3%)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也对经济结构调整极为不利;再次,通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十余年高速增长,阿坝县的GDP基数已经累计达到一个相对较大的规模,到达了增长的瓶颈期,也就是说未来8%增速下的GDP值也会远远大于过去10年10%多增速下的GDP值,因此,“十三五”时期合理降低增速预设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2、三次产业结构:在保持“十二五”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依据“十二五”的发展数据通过灰色理论模型预测到2020年,三次产业的增速比大概是9.1: 16.3: 10.7 三次产业机构的比重可能调整到33.0:23.7:43.3(具体的数值详见附录表格),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发展状态;考虑到“十三五”时期经济新常态的国情和阿坝发展的县情,同时充分参考主要领导及修改思路的部门同志提的两点:三产35-41%,以及312格局

  建议调整:为38:22:40

  工业增加值: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结果24.6 %;模型预测增速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前期发展基数较小,当然这种增速难以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考虑到工业增加值与GDP、二产增加值的正相关性,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贡献作用(工业是最显著和最立竿见影的),因此,较快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阿坝县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企业引进必将让工业仍可以保持持续增长。

  调整建议:12%-16%,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14.8%,到2020年达到8534.01万元。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结果18.1 %;考虑到“十三五”经济新常态的国情和阿坝县的投资拉动的实情县情,同时参考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正相关性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保证GDP达到8-10%增速,建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应比“十二五”有一个降速趋势,但略高于GDP增速,保证在10-12%的区间;

  调整建议:10%-12%,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11.0%,到2020年达到321778.70万元。

   

  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结果13.7 %;考虑到“十三五”时期阿坝交通条件的改善,商贸物流业及旅游业的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可以保持高于GDP的增速运行空间,同时也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留足一定的保守余地,建议保证在10-12%的区间;

  调整建议:10%-12%,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10.5%,到2020年达到65733.12万元。

   

  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基于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值为26.6%;考虑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小,总体数量在亿元量级,变化量波动区间仅在千万元量级,经济结构的调整、财政政策的变动和大的投资项目对它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考虑“十二五”增速过快,达27.9%,这在“十三五”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压力太大。同时,从州内其他县的调研情况来看,都存在财政趋紧状况,增长乏力的状况,因此,建议其增速在一个较大的波动区间8%-14%;然而,考虑到阿坝的工业发展情况及其对于财政收入的拉动效应,故不能太考虑困难和难度,只是盯着十二五存在的困难,没有看到十三五存在的机遇。

  调整建议:8%-14%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10.3%,到2020年达到7346.66万元。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于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值为9.3%;要完成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达到我国202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值38218元,对阿坝县来说需年增速不低于6.7%(以2014年为基点)(具体分析见第五部分:阿坝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分析),考虑到阿坝州的要求“保持‘略高于中高速上限运行’且阿坝州在纲要初稿提出的8.0%目标(到2020年达到38218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建议其增速在区间7.5-9%;

  调整建议: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8.2%,到2020年达到41470.15元。

   

  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基于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值为18.2%;十二五增速快的原因是经济发展较快、部分条件较好的农牧民增收容易,而到十三五时期,剩下的应该是处于地缘边穷,资源缺乏、能力较弱,增收难度较大的部分,所以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来提高这部分农牧民的收入,因此增速要回落,回落到哪个区间,需综合思考。

  参考到要完成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达到我国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值11838元,对阿坝县来说需年增速不低于6.2%(以2014年为基点)(具体分析见第五部分:阿坝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分析),同时考虑到阿坝县情,贫困、偏远人口比例还很大,扶贫脱贫难度还很大,建议其增速在区间6-7%;

  调整建议: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6.5%,到2020年达到13361.08元。

   

  8、旅游人次增长速度:基于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值为24.6%;十二五期间阿坝县旅游人次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这种情况有望在十三五期间随着交通、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得以延续,因此十三五仍可能保持如此的增长势头,同时考虑到累计到十二五末基数已经较大、自然与社会稳定等因素,相应调低预测区间到15%-20%

  调整建议: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18.1%,到2020年达到105.68万人次。

   

  9、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基于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值为38.0%;模型预测增速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旅游前期发展基数较小,当然这种增速难以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需要适当调低。考虑到旅游收入与旅游人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旅游人次保持较高增的情况下,旅游收入的高增长也能得到保障;随着与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完善,旅游收入的增速应高于旅游人次的增速,参考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系数,同时考虑到自然与社会稳定等因素,建议旅游收入增速在区间16%-22%

  调整建议:参考到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建议,预定为19.5%,到2020年达到82854.94万元

   

  10、常住人口:虽然国家政策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胎,但是考虑到阿坝属于民族地区,政策对阿坝人口影响不大,因此参照基于十二五发展情况的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值保持0.2%的增长率,到2020年人口约达到75308.67人。

  二、阿坝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分析

  1、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表1、以阿坝的国民经济数据为基础

  指   标

  2010年

  2014年

  2020翻番值

  评价

  生产总值(GDP)(万元)

  51650

  88167

  103300

  以2014年为基点,需年增速2.7%,到2020年可达标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4000

  8265

  8000

  已达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6421

  25893

  32842

  以2014年为基点,需年增速4.7%,到2020年可达标

   

  表2、以我国的国民经济数据为基础

  指   标

  我国2010年值

  我国2020翻番值

  阿坝2014年值

  评价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5919

  11838

  8265

  以阿坝2014年值为基点,仅需年增速6.2%,即可达到我国2020年的翻番值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9109

  38218

  25893

  以2014年为基点,仅需年增速6.7%,到2020年即可达标

   

  2、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核心指标”:“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以上”分析:

  表3、以“三个核心指标”为标准分析

  指   标

  核心标准(美元)

  核心标准(换算为人民币)(元)

  阿坝2014年值(元)

  评价

  人均生产总值GDP

  5000

  31850

  11848

  以2014年为基点,需年增速17.9%,到2020年才可达标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1000

  6370

  8265

  已达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3000

  19110

  25893

  已达标

  注:表中人民币美元汇率:1美元=6.3768人民币。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阿坝县四项基本经济数据中,除人均GDP外,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没有问题。而人均GDP(需年增速17.9%才可达标)难以达到目标也说明阿坝县在“十三五”中的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到2014年贫困人口高仍达92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此外,还难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提出了“两个翻番”,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目标,还要实现其他方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百姓生活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难度在于总共29-30个指标(这点从现有的资料看,并不完全统一,即还没有权威的指标体系,而是根据十八大精神各地各研究机构在提出各自的看法)都要达到,这个方面难! 

   

   

  备注:该部分以2014年真实经济指标数据为依据,暂不采用2015年预测完成值。当然无论采用哪组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