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阿坝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 发布日期 : 2010-05-26

【 关 闭 】

         

——201032日在阿坝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bet0365县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社会稳定、消除“3.16”事件负面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在省州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组织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群众认真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重点放在维护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上来,把目标锁定在开创新局面、实现科学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在攻坚克难、实现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突破上来,把感情倾注在改善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快中求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立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三个突破”:发展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亿元,完成 44321万元,增长13.6%,较2003年翻了近一番,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 20725  万元、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4307万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9289万元、增长16.8%,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民生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实现3267元,比去年增加560元,增长20.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10元,增长16.4%;建设突飞猛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亿元,完成44689万元,增长262.9%,超过前2年的总和,创历史新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主线,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三农”工作大发展的决定》,狠抓农业农村工作。全年兑现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性补贴、良种补助、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资金577.97万元;完成农作物播面92695 亩,粮食作物播面76695亩(其中青稞65295亩,马铃薯10200 亩,胡豆1200亩)。狠抓道地中(藏)药材、无公害蔬菜等效益好、附加值高的新兴特色产业生产,种植黄芪、大黄、秦艽等中药材6576亩,种植无公害蔬菜13000亩(其中绿豌豆10100亩),高原中低温食用菌项目10万袋。粮食总产量达到10085吨,较上年增加1040吨,同比增长11.5%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切实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大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兑现退牧还草资金508.06万元,完成人工种草5.41万亩、草原围栏120万亩、草场补播21万亩,优良牧草种植3.5万亩,草原鼠虫害治理162万亩;发展贾洛羊达4.8万只;贮备饲草料9万吨;春防、秋防免疫注射密度达100%。全县牲畜存栏51.16万混合头,同比增长 2.11%;各类牲畜出栏10.47万混合头,出栏率20.89%;肉类总产量8948吨,奶类产量20140吨。

——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任务1.2万亩,兑现2008年度4.55万亩退耕还林(草)补助资金898.81万元,完成20651.6亩退耕还林的补植补种,义务植树7.5万株,曼则塘湿地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连续27年无森林火灾的可喜成绩。

全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706万元,同比增长13.1%,农村经济取得新发展。

(二)注重加强产业建设,城镇经济迈出新步伐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以“第十届西博会”为平台,充分宣传我县优势资源,展示特色产品。全年引进资金540万元,同比增长8%。其中:引进九寨岷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万元,种植1500亩脱毒马铃薯;引进四川神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40万元,完成神座大酒店改扩建和装修工程;引进阿坝县成章药材资源开发公司租赁阿坝镇、各莫乡土地4211亩种植中药材;与成都羚羊袜业有限责任公司就盘活我县牛毛绒分梳厂达成意向性协议。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特别是州委州政府支持我县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工程的机遇,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成立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组建项目推进办,编制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半月情况报送制度、每月考核通报制度、倒排工期制度,强化工作落实和建设力度,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年编制上报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79个,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项目84个;启动实施10119个项目,依法对89个项目进行招投标、比选和竞争性谈判,完成投资4468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

——旅游恢复呈现新起色   按照《阿坝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立足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编制完成《阿坝县旅游集镇规划方案》,积极抓住“牧民定居行动” 和“帐篷新生活”建设的机遇, 抓好全县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以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其中寺庙朝觐5.3万人次),同比增长25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9万元。

——城镇经济展现新活力   立足特色资源优势,从农畜产品、旅游产品、民族特需用品、水电资源等优势资源开发入手,推进全县工业向优势资源开发和市场需求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发展。加大支持阿坝高原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和民族特需用品厂技改力度,并首次组织牦牛肉干、藏式电炉、香炉 、水晶佛塔等特色产品在“第十届西博会”上参展,有效扩展了我县旅游产品市场;完成15个便民连锁店、8个商贸网点建设;启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工程,受益农牧民1216户,兑现补助资金41.96万元;完成县地毯厂、县建筑公司的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夏尔呷电站前期勘测工作顺利进行。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组织执法部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查处病死、病害猪牛肉、非法碘盐等危害群众健康的食品产品;认真开展价格监测和收费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确保了市场的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04万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工业增加值 1222万元,同比增长3.2%

(三)注重改善发展环境,城乡面貌彰显新形象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努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启动总投资703万元的第六期市政建设,对腾智路、达杰路、二小路市政道路进行改造,完成投资360万元;出台《阿坝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试行办法》,集中整治城区重点区域、路段、街道的市容市貌,完成废旧人力三轮车更换工作;开工建设规模为110套、550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和184套、17000平方米的第一期安居房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15万元、903万元;启动投资规模为720万元的城镇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城镇化率达到25.1%;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投资902.5万元、完成48公里安羌至茸安通乡公路改造;投资928万元、完成51.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投资29万元、完成1个乡镇客运站、8个招呼站建设;县城所在的阿坝镇各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化;阿龙路、阿青路等重点道路的养护和路面维修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县道路交通状况和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51人、2119人、4535人、2597人和297人;为405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615万元;投资90.64万元,开发城乡环境治理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88.7万元;加大对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力度,兑现城镇低保408.2 万元、农村低保1565.17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59.5万元,落实五保户供养经费370.44万元,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0%;发放春荒救济粮款30万元,发放农房维修加固资金57.8万元;“双拥共建”、军地“三学三送”活动广泛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县”成果进一步巩固。

——发展环境日益规范   严格按照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积极行动,以集中治理“五乱”为重点,深入开展“九进”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划定了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深入开展客运秩序、医疗市场、食品药品、网吧、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切实加大办理施工许可证和签订《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书》工作力度;整治资源开采和土地交易市场秩序,严格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对原甘酪素厂、县老干部局底楼铺面和县农行第二分理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了有偿出让,出让土地面积13260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67.78万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注重以人为本,民生得到新改善

——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工程成效明显    紧紧抓住州委、州政府率先在我县实施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工程的机遇,认真编制《阿坝县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2009年实施方案》,2009年共实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项目84个,完工项目53个,总投资55286万元,资金到位48554万元。其中:在下阿坝、麦尔玛片区为主的9个乡实施交通、电网、水利、通讯、农牧业等526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7392万元,有效解决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等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实施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625个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达6176.5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实施14个惠民项目,总投资达34225.3万元,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藏区的关怀和温暖;实施绿豌豆、马铃薯、青稞良种基地建设7个项目,总投资达144.5万元,为改变传统单一的种植和养殖经营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增收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退牧还草、优良牧草种植、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等8个项目,总投资达4521万元,为改善我县生态环境,治理草原沙化、水土流失,建立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009年度大骨节病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计划总投资7618.12万元,截止目前,共到位资金6549.16万元,完成投资7299.65万元。易地搬迁:完成河支乡河支村1711009人的搬迁住房建设17100平方米,发放建房补助254.2万元,修建道路7.1公里;完成安斗乡4971958人的搬迁住房建设47215平方米,发放建房补助1889万元,修建道路7.45公里。易地育人:按月兑现4437名易地育人寄宿制学生每生每月120元的在校生活补助,共计532.44万元;兑现学生假期口粮补助48.28万元。更换粮食:完成418.566万公斤粮食供应任务。社会保障:投入国家财政扶贫资金9.14万元对3所敬老院进行了维护。结构调整实施蔬菜和马铃薯种植及整治农田1000亩,改建机耕道15公里;在龙藏乡种植唐古特大黄种苗210万株1500亩;购生产牲畜7800头(只)、建棚圈7.4万平方米、新建改良点30处、新改建牧道31.5公里。卫生防治:完成12个村卫生学评价,4个乡卫生院和8个村卫生室设备配置,为9758名大骨节病人补助新农合个人缴费9.76万元。移民安置:完成8个村120户农牧户的住房建设及村道硬化、安全饮水、入户电网、结构调整等建设任务

——牧民定居行动及帐篷新生活顺利实施  始终坚持把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作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领导,针对建设点多、面广、量大、时间紧的实际,实行“四级承包”责任制,落实了项目实施乡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组建村工作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全县上下通力协作的推进机制。县政府投入100余万元开展前期工作,印制藏汉双语牧民定居各项政策宣传手册  9000册,并通过广播电视图文宣传、挂图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和“尊重民愿、体现特色”的要求,全面完成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20092012年)总体规划》和《阿坝县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2009年实施方案》,对16个定居点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五图一册”。在工程建设阶段努力克服电力、气候、道路、施工期短等因素制约,投资25886.3万元,全面完成5162180户(其中新建1593户,改建提升58711702人的牧民定居建设任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102%,新建农牧户入住率达到41.93%;完成各定居点“两委会”、党员远程教育室、卫生室、现代牧业技术服务室、文体广场等公益设施设备建设;修建村内干道30.87公里,建村内次道18.91公里,入户道路2.96公里,连接道路0.64公里;铺设供水管网89.70公里;安装公共路灯48盏;建成公厕27所,铺设排污管网21.35公里,建成垃圾回收站56个;定居点基本实现“水、电、路、通讯、广电”五通。积极实施帐篷新生活,投入2565万元为21个乡镇(场)8550户牧户发放了帐篷、牛奶分离器、钢架床、储物箱、火炉、太阳能照明设施等生活设施共计8550套。较好完成了全年牧民定居行动和帐篷新生活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州验收。

——八项民生工程顺利完成    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作重点,进一步扩大实事涉及的领域、丰富惠民内容,分解细化“八项民生工程” 年度目标任务,每一项工程都确定县政府负责领导、实施单位具体责任人、实施项目直接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分管领导、单位和人头。就业促进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8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人;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扶贫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达10000人次。扶贫解困工程: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标准达到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标准达到95元;扶持农村贫困人口827人。教育助学工程 :免除12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向12000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寄宿制学生规模达到8163人,为6536名寄宿制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社会保障工程: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46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51元;农村低保保障人数达到2169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达到2487人。医疗卫生工程:新农合参合人数达54072人,参合率达到90.3%,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00元,到位资金474.02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达到43.1%投资145万元,完成 2个乡级医疗机构主体工程建设。百姓安居工程:完成60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减灾安居工作;投资515万元,开展全县廉租房建设;完成108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解决600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64户、总面积8600平方米的灾区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工程。道路通畅工程:启动实施了7.7公里通乡油路建设,通村公路、乡镇客运站、招呼站建设顺利推进。环境治理工程:完成0.85万亩草原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公里;完成管护森林138.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55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089,建设围栏草场43.56万亩,改良草场4.36万亩,完成投资805.86万元。

(五)注重科学理财,财税金融开创新局面

充分发挥财税职能,注重科学发展,不断规范财税秩序,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管理,优化收入结构,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源建设,积极筹措和合理调度财政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体现“保证运转、倾斜重点、突出民生、和谐发展”的财政支出特点,集中财力保障运转。全年实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5%,同比增长18.35%。国税入库333.7万元,同比减少2.99 %;地税入库1330万元,同比增长132.6% 加强对金融工作的指导,以“发展、转型、提质、增效”为主线,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为切入点,积极加大和调整信贷投入,积极发放民生、扶贫贷款,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全年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87500.1万元,同比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达15301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发放牧民定居专项贷款6634.5万元。

(六)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得到新提升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扎实开展“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认真巩固“两基”成果,及时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发放教科书,为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费1171万元;化解教育“普九”债务1846万元;投资1181万元,修建教学综合楼、学生食堂、学生太阳能浴室、教师周转房共6868平方米;第一、二批就读“9+3”藏区免费中职校学生达402名。投资986.5万元,修建县藏医院门诊综合楼、11乡卫生院和5个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完成总诊疗100025人次,新合补助金额达495万元;妇幼保健、疾病预防、计划免疫、卫生执法工作全面加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5000人次 ,全县无病例发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了28个农家书屋建设。为1724个村安装“村村通”接收设施2556套,“村村通”广播第一期工程覆盖全县87个村(分场);开播县广播电视台藏语频道;全年为广大农牧民放映电影1052场,全县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达85%。 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把行政事业单位队伍“入口关”,申请上报参公单位50个,招考事业单位人员117名,新招录国家公务员140名。依法加强统计,切实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进步,计划生育率达到98.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年耕地保有量达到10880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 8804 公顷;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轮县志续修工作顺利推进,2006年至2008年阿坝县综合年鉴公开出版。档案、电子政务、保密、气象、水利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外事台侨事务、国外藏胞工作、无线电管理、红十字会、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注重和谐稳定,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

把反分裂、反渗透、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以州委州政府在我县实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为契机,以打好“三大战役”为重心,以“7+1”试点工作为基础,以综合整治重点地区突出问题为抓手,坚持“多管齐下、多策并用、多头并举”,狠抓重点区域防控和重点人头管控,做到了点面结合、协同作战,主动出击、超前应对,合理布控、整体联防;切实让群众明白“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凝聚民心;坚持和发扬党管武装的光荣传统,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组建21个乡镇场常态民兵应急维稳分队;确保了春节及两会期间、三月敏感期、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等重点时段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维稳工作实现了向常态化的转变。强化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尤其是加大《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对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管理,巩固寺庙爱教成果,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将寺庙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僧尼手中,投资111.6万元用于寺庙维修及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开展寺庙用地登记确权工作,顺利完成42座藏传佛教寺庙的规划示意图和“四至界线”定界工作;采取寺庙清查和乡镇村入户“倒查”的方式,切实开展18周岁以下入寺青少年和外来学经人员清理清退工作;配备专职宗教副乡()长和宗教干事,乡镇宗教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寺庙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确保了寺庙稳定。

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和“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加大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力度,切实抓好以道路交通安全为重点,包括森林安全、草原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安全等在内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0起,死亡4人,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50.35万元,同比下降62.5%,全年无较大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范围之内。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积极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八)注重效能建设,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2件、政协委员提案36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回复满意率达99.6%。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补助标准。“五五”普法深入实施,初步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法律援助促稳定工作有效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得到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城乡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阿坝县政府门户网站建成运行,积极打造“透明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快速响应、协调联动、有效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政府执行力明显提高。强化行政监察、政务督查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艰辛努力、顽强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驻阿坝县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阿坝县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和县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亟待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水平不高,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增大;二是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我县农牧民以采挖虫草、贝母等野生中药材为主要来源的副业收入冲击较大,保增收的任务艰巨;三是财政困难,培植新财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我们的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五是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维护稳定任务繁重,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六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强化,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还较薄弱。对此,我们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2010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阿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以“保增长、保稳定与促调整、促民生”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为抓手,继续突出又好又快健康发展,致力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业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奋斗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51083万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达到1157万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增长1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10元,增加400元,增长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7 元,增加300元,增长9.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以上预期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始终坚持发展是解决阿坝县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动摇,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改善民生不动摇,始终坚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不动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今年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农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三农”工作大发展的决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产品风险金等支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公共服务,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基本农田保有量稳定在8804公顷;抓好优质青稞基地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品质、单产水平,力争青稞播种面积达到6.3万亩,其中良种青稞播面达到87%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蔬菜、脱毒薯、绿豌豆、中(藏)药材、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等种植面积,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积极推广公司加农户、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依法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000 亩、绿豌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生产高原中低温食用菌20万袋。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支持阿坝高原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净草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发展,培育打造农畜产品品牌和龙头企业。

做强畜牧业。坚持以“控制总量、优化品质、提高效益”为目标,把握“立草为业、良种良法、疫病防控”三大环节,全力推进畜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养殖业,抓好以贾洛羊和本地牦牛为重点的畜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加大优良牧草种植推广力度,力争完成1.4万亩种植任务;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促进育肥工作,加大棚圈建设,力争完成6400平方米棚圈和贮草棚建设;加大引导力度,加快弱畜淘汰,提高出栏率;加快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培训力度,加强牲畜产地检疫,规范活畜和畜产品监管。

狠抓劳务创收。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努力转变群众观念,切实加强组织引导,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创新劳务开发模式,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年内实现劳动力转移2.8万人次,劳务创收力争实现突破,达到570 万元。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推动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保护收益权;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种植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着力构建政策推动、项目拉动、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二)以强化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有效引导投资增长的重要手段和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中央“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牢牢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州委州政府支持我县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机遇,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增强项目争取意识,积极筛选和储备好重大项目。深入分析县情,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做好与国家、省、州规划的对接和衔接,认真开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认真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举全县之力快上项目、大上项目,重点在交通、水利、农牧、林业、基层政权、社会事业等方面,努力争取国家、省、州资金投入,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力争突破10亿元。

着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全面启动麦唐路、哇查路环线、阿尔根至求吉玛等公路建设,带动东部畜牧业经济区发展。力争启动并完成阿青路升级改造,提升出县通行能力。积极配合做好马尔康至青海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大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建设,完善全县交通网络。

着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完成110Kv 城关变电站至上半城和至河支10Kv 线路延伸工程,继续实施柯河片区、下阿坝片区、中阿坝片区、麦尔玛片区10Kv线路延伸工程建设,抓好求吉玛等牧区单户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积极争取麦尔玛乡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建设,认真规划并积极争取麦尔玛至贾洛35Kv线路及其10Kv线路延伸工程和新建麦尔玛110Kv变电站、贾洛乡、各莫乡35Kv变电站等项目。

着力增强水利承载功能。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为重点,积极实施求吉玛、麦尔玛、贾洛、德格等乡和11所学校安全饮水工程,解决8000人安全饮水问题。认真实施黄河源区预防监督保护二期工程,加强江河管理,积极争取小流域治理项目和城区防洪工程项目。

着力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农田整治力度,继续开展提灌站建设,整治农田150亩,新建提灌站3座,新增灌溉面积500亩。实施1000户藏区炊事节能利用示范工程,落实3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启动龙藏乡牧区节水灌溉工程,新增喷灌300亩、低压管道灌溉1700亩。继续开展好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5个乡镇兽医站建设和4个乡镇兽医站改造。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四小”工程建设,新建机耕道45公里,牧道70公里。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积极开展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不断完善测报体系建设,完成45万亩草原鼠虫害治理,完成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围栏60万亩,草场补播18万亩。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15000亩,沙化治理1000亩。认真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确保实现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的目标。

着力加快基层政权和事业基础建设。狠抓两所一庭建设,推进乡镇改造。完成一、二期廉租住房、安居房和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内涵、生态为根基,力促旅游与文化、宗教、生态的有机融合,扎实推进旅游强县工作。认真实施《阿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引进有现代理念和经济实力的公司前来开发旅游景点和发展配套服务业,促进旅游业有新的发展。通过参加旅游营销推介活动,依托媒体和阿坝县政府门户网站宣传,不断提高阿坝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放大效应,推动餐饮、宾馆、商场、娱乐和牧家乐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升级,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力争实现全县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

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好“家电、摩托、汽车下乡财政补贴”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调动农牧民购买家电积极性,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商贸网点”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加快市场要素体系建设。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建立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价格诚信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价格监控和市场监管,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行为,让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突出旅游、生态农牧业、中药材等重点产业,主动出击,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招商进行农畜产品深加工、民俗特需产品和旅游产业开发,务求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总额达600万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17402万元,增长15.2%

(四)以提升功能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县城阿坝镇列入牧区重点集镇建设为切入点,编制县城南部(河支大坝)城市详细规划,坚持打造旅游集镇和物流中心的思路,提升县城品位和功能,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完成达杰街、腾智路、二小路改造,继续完善县城供水、供电和信息网络,提高公用设施的覆盖率和保障率。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认真执行《阿坝县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突出管理升级,规范县城市政秩序和交通秩序,加强城镇土地、市容市貌等县城管理,大力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和示范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强化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建设更加适宜人居的文明县城、文明乡镇。

统筹城乡发展,把集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规划统一、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以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和打造牧区重点集镇为切入点,优化整合项目、资金、耕地等生产生活要素,打造并推出一批“特色魅力乡镇”、“旅游精品村寨”和“幸福美丽家园”。加强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特别要依托阿坝镇、麦尔玛乡的区位优势和列入牧区重点集镇建设的机遇,突出旅游功能,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更多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向集镇集聚。

(五)以促进财政增收为重点,着力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进一步抓好协税护税工作,加大对重点税源的培植和税收稽查查处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投资项目的预算评审和决算审计。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提高财政调控能力。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改革预算国库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财政管理“大平台”和财政预算监控系统建设。力争完成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1157万元,增长30%

强化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发挥金融企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工作特别是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中的骨干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农村信用联社的运营资本,引导和帮助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服务和支撑力度,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努力实现企农“双赢”,共同发展。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狠抓改善民生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惠民行动,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努力完成517255212310人易地搬迁工程,以及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卫生防治等年度任务。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资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积极开展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工作,完成好2010年度查理、哇尔玛、龙藏、河支、甲尔多、德格、各莫、四哇、安斗等12333747户定居计划目标任务,其中新建1652户、改建2095户,切实把党和政府对牧区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统筹城乡就业,重点帮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无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低保救助制度,巩固提高五保户和低保户的生活水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扩大农村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力争实现“两个百分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抓好残疾人帮扶工作,完成21户残疾人家庭的危房改造,使15名残疾人不同程度康复,10 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七)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狠抓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建设,落实好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寄宿制建设力度,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力做好“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狠抓教学质量,着力巩固和提升“两基”质量和水平。

做好卫生计生工作。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和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狠抓甲型H1N1流感防控。加快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力争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以稳定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各项优惠政策为主的利益导向长效机制落实,提高计生服务水平。

发展科技文化事业。切实加强县、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狠抓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精心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建设工程,认真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持续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着力提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提高宣传报道水平,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宣传阵地喉舌作用。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做好统计工作,依法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扎实做好外事台侨、人事、审计、物价、粮食、史志、气象、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慈善事业,推进双拥优抚和人民武装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八)以巩固安定团结为重点,着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紧紧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打击分裂祖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犯罪行为;巩固提高平安创建成果,进一步健全基层维稳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贯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强化县、乡、村三级宗教管理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深入开展“爱国爱教、持戒守法、助民为乐”主题活动,促进宣传教育常态化、服务群众奉献化、寺庙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关系和谐化,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解决爱国爱教寺庙水、电、路等困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多形式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县、乡、村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着力构建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工程、人员聚集场所、消防、油库、液化气、交通等专项整治,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各类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

(九)以建设效能政府为重点,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勤政、廉洁、高效政府。

加强学习,科学施政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政府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让各族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改进作风,提高效能    全面加强政府制度建设,用制度促进作风转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步伐,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障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漂浮等问题,做到管理严、节奏快、效率高、成效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坚决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责任制,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制止和有效预防腐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法规制度,严格规范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降低行政成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落实工作责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扎实的作风,着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阿坝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牧民定居行动:2009年起至2011年,通过3年努力,整合各方资金和利用相关政策资源,通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公共财政支持、牧民群众自建,基本解决我省藏区牧区现有未定居牧民群众和仅有简陋固定居所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通过政府设计和给予一定帮助,解决所有牧民野外生活帐篷内生活设施的更新问题。政府在牧民定居新村配套加强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与牧民定居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在我省藏区牧区全部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达到牧民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畜牧业经济有新发展的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帐篷新生活行动:即,为每户牧民无偿提供一顶新帐篷,并按照群众自愿购买原则,由政府补贴三分之二、牧民承担三分之一,在帐篷内配备钢架床、火炉、奶渣晒垫、马夹凳、牛奶分离器、多功能组合桌、太阳能照明、多功能组合架、多功能提水袋等9件生活设备,改善牧民夏牧生活条件。

        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工作:即,藏区学生在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再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工作:即,2009年州委州政府为支持阿坝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在阿坝县率先实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专项工程,在4年里,争取投入17个多亿,加快县上六大建设,即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扶贫开发、特色产业、生态文明和基层政权建设,使阿坝县不仅要成为维护稳定的典范,而且要成为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

      安全生产“一岗双则”:即,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其他副职领导既要履行分管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含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做好主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大调解”工作体系:即,在党委政府主导下,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

         农产品风险金:按照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互动互利的原则,通过州县财政、龙头企业、参与农户、社会捐助等共同筹资形成的风险基金,补偿龙头企业在收购合同农产品时由于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造成的价差损失。

        “五乱”治理:即,集中整治交通沿线、重点部位和乡容村貌,根治“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问题。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即,商务部在全国建立和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20052010年,“农家店”覆盖80%乡镇和65%行政村,逐步改变农村消费不方便、消费不安全、消费不实惠的现状,形成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三百”示范工程:是阿坝州委、州政府在我州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经过细致总结、深入调研和认真研究,着眼加快全州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目标和任务是利用灾后恢复重建、牧民定居行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等有利机遇,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家园村寨,以此为示范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城乡面貌,努力提高农牧民群众收入和幸福指数,推动全州农村可持续发展。

        家电下乡:2008年,商务部、财政部在山东、河南、四川实施家电下乡试点,200921日起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20091231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的通知》,要求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提高限价部分所对应的下乡产品统一实施定额补贴。201011日起,国有农场、林场职工纳入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调整后的产品限价:彩电最高限价7000元;3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35007000元,每台按455元定额补贴。冰箱(含冰柜)最高限价4000元;2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5004000元,每台按325元定额补贴。手机最高限价2000元;1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10002000元,每台按130元定额补贴。洗衣机最高限价3500元;2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0003500元,每台按260元定额补贴。壁挂式空调最高限价3500元;2500(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5003500元,每台按325元定额补贴。落地式空调最高下架6000元;4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40006000元,每台按520元定额补贴。电脑最高限价5000元;3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35005000元,每台按455元定额补贴。太阳能热水器最高限价5000元;4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40005000元,每台按520元定额补贴。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需要配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