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阿坝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发布日期 : 2011-12-17

【 关 闭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1日在阿坝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县长  苏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届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届县人民政府任期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县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社会稳定、消除“3.16”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和系列僧尼自焚事件负面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五年,更是我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重、发展变化最明显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政府组织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维稳形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全县呈现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平稳可控的良好局面。

        回顾十一届政府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统揽全局,加快发展,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今年,预计(下同)实现生产总值5823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较2006年增长46.6%,年均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4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5%,较2006年增长20.1%,年均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42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6.7%,较2006年增长15.7%,年均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2665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较2006年增长83%,年均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51:12:37调整为2011年的43:11: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706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6.8%,较2006增长117.2%,年均增长1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690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5%,较2006年增长90.3%,年均增长13.7%。全县经济连续五年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二、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农牧产业健康发展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夯实基础为重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认真执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今年,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性补贴、良种补助、春荒救济款473.6万元。二是坚持基本农田政策,大力推广良种种植,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今年,完成农作物播面10万亩,粮食作物播面7.9万亩,其中:青稞7.1万亩,马铃薯7500亩,胡豆500亩,粮食总产量达1.1万吨。同时,推广种植道地中药材7000亩,无公害蔬菜3000亩,绿豌豆1.1万亩,高原中低温食用菌60万袋。三是投资566.2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985万元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投资50万元完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1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次。

        (二)突出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以项目为依托,以基地为载体,增强基地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引领科学养畜生产方式的变革。一是大力实施畜牧业产业项目。抓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完成四期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成围栏草地240万亩,草场补播78万亩,治理草原鼠虫害130.3万亩;投资163万元完成了8个乡镇兽医站建设;投资880万元建成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推广种植优良牧草4.6万亩;投资180万元完成了草原防火物资站建设。二是加强疫病防治。春防、秋防免疫注射密度达到100%,实现了“有疫不流行,发病不成灾”的防疫目标。三是加大畜群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畜种改良工作,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加快弱畜淘汰。今年,各类牲畜存栏51.2万混合头,较2006年增长2.2%,年均增长0.4%,其中:牛存栏39.8万头,羊存栏8.6万只,马(驴)存栏2.8万匹;各类牲畜出栏12.9万混合头,较2006年增长29.1%,年均增长5.2%;肉类总产量1.05万吨,较2006年增长35.7%,年均增长6.3%;奶类产量2.1万吨,较2006年增长12.5%,年均增长2.4%。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生态功能建设步伐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恢复建设为手段,积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生态综合治理、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植树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6.1万亩,森林人工抚育1000亩,森林管护152.3万亩,义务植树24.5万株;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州的复查验收;完成11个乡41个行政村13.5万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连续29年无森林火灾的成绩。

          三、深化改革,狠抓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实施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县有大项目、乡有小项目、村村有事做”的工作新理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投资11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53处,解决了21个乡(镇)4000户22000人饮水问题;投资6058万元实施110KV线路、110KV变电所、35KV输电线路等农网设施建设,解决了5乡3000户 15000人用电问题;实施了投资12886.7万元的麦唐路,投资11465.5万元的阿求路,投资2300万元的阿茸路,投资6600万元的阿青路(阿坝段),投资6762万元的阿壤路(阿坝段),投资4848.5万元的哇查路环线等道路建设工程,解决了19乡(镇)76村行路难问题;投资7800万元新建通信基站29个,全县通信覆盖率达90%。今年,组织实施项目119个,完成投资70516万元,较2006年增长264.5%,年均增长29.5%。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68719万元。

        (二)优化招商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实现了招商引资规模和速度质量的新跨越。一是树立“以企招商、以商引商、项目招商、以优势资源招商”的理念,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了《阿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阿坝县招商引资110实施意见》和《阿坝县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富商的社会环境。二是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西博会”、“农展会”和“小分队招商”等平台,多次组织到临夏、兰州、成都、重庆、茂县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不断拓宽招商引资空间。三是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网站、媒体宣传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县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今年,引进招商项目5个,资金1650万元。五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4个,资金12001万元。

        (三)深化企业改革,推动工业化新进程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总体要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切入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坚持“以民为本,因企施策,增添措施,攻坚破难”的原则,妥善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积极帮助改制企业进一步深化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三项制度”,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五年来完成了县肉联厂、县政府招待所、县粮油收储公司、县奶粉厂(印刷厂)、县建筑公司、县牦绒分梳厂、县供销社等企业改制,实现县电力公司由省电力公司控股改制。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企业运行良好,建筑建材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3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8%,较2006年增长115.6%,年均增长17%。

        四、突出特色,规范秩序,第三产业势头良好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

        积极克服“3.16”事件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县旅游业带来的冲击,着力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一是围绕开发独特旅游资源,编制完成了《阿坝县旅游集镇规划方案》,抓住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建设机遇, 突出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以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以莲宝叶则景区、世外桃源—神座景区、藏寨民居旅游、宗教旅游为重点,继续抓好大型藏寨环线建设,切实加强民居和藏传佛教寺庙接待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旅游亮点,树立旅游品牌。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运用各类展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树立旅游新形象。今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1%,较2006年增长57.5%,年均增长11.5%。

        (二)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济秩序

        立足打造高原商城,不断提升我县物资商贸交易中心的辐射功能。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1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3%,较2006年增长134.2%,年均增长18.6%;全县个体经营商户达1040户,从业人员达1653人,注册资金2813万元。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紧紧围绕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组织相关执法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推进 “万村千乡”、“商贸网点”建设,完成了58个便民连锁店、1个商贸网点建设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资源开采和土地交易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五年累计出让土地面积8.8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860.8万元。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修编完成《县城总体规划》。投资1680万元实施了13万平方米城市风貌改造工程,投资720万元实施了腾智路、达杰路、二小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投资2761万元完成了330套廉租住房建设,投资2300万元完成了144套安居房建设,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8%。坚决贯彻省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积极行动,以集中治理“五乱”为重点,深入开展“九进”活动,配齐21个乡镇(场)环卫保洁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五、加强征管,培植财源,财政金融运行正常

        (一)深化财税改革,转变理财观念

充分发挥财税职能,注重科学发展,不断规范财税秩序,坚持依法治税,加强财税管理,优化收入结构,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筹措和合理调度财政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体现“保证运转、倾斜重点、突出民生、和谐发展”的财政支出特点。今年,实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8万元,较2006年增长186%,年均增长30.2%;国税入库450万元,较2006年增长46.1%,年均增长7.8%;地税入库2160万元,较2006年增长141%,年均增长28.2%。五年累计实施政府采购525宗,节约资金1620.7万元。

        (二)加强金融监管,提升服务实效

        狠抓存贷款工作,积极落实支持灾区、藏区发展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合理均衡增长。今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03047.7万元,较2006年增长259.5%,年均增长55.5%;各项贷款余额达21711万元,较2006年增长389.4%,年均增长77.2%。

        六、精心组织,大力实施,民生建设成效显著

        (一)大力实施大骨节病试点工作

        投资18982.3万元完成了8乡28村4070户19454人易地搬迁;投资4507万元在非病区改扩建城关二小、县中学、藏文中学等3所学校;兑现4437名易地育人寄宿制学生每生每月120元的在校生活补助和假期口粮供应工作;投资1228.6万元发放大骨节病粮食5713.1万公斤,覆盖21个乡镇(场)87个村(分场);将全县9758名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及时全额对付补助金;投资119万元解决了4乡10村1050户539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53.8万元实施了种植业项目7个,投资2487.6万元实施了畜牧业项目9个;投资780.9万元开展了病情监测、医疗救治预防体系、健康教育等工作;投资3736.8万元实施了10乡20村2812户14060人住房建设、户办工程、产业扶持等工作。

        (二)强力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

        规划在2009年至2012年间解决全县19乡77村8507户51762人的定居问题(其中:新建6385户,改建2122户)。截止今年,实施了19乡70村8821户51512人定居工程,完成投资86543.5万元。为牧民发放帐篷、牛奶分离器、钢架床、储物箱、火炉、太阳能照明等生活设施8550套,发放新型帐篷8507顶。

        (三)扎实抓好“三百工程”建设

        投资4705万元实施了阿坝镇、麦尔玛、安斗、查理等4个特色魅力乡镇建设;投资761万元实施了查理乡神座村、塔哇村,麦坤乡齐卡洛村、蚕木扎村,哇尔玛乡铁穷村、尕休村,四哇乡下四哇村的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投资3338.5万元实施了8乡22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广大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七、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灾后重建扎实有效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县作为一般灾区县,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一是立即启动阿坝县地震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为全县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认真调查核实上报灾情,及时为受灾群众发放搭建了509套、10180平方米活动板房和3596顶帐篷。二是完成涉及城乡居民住房及农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及山地灾害治理、基础设施等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上报工作,上报项目53个,上级批复我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1个,总投资4025万元。截止今年,全面完成21个重建项目,完成投资4025万元。

        八、加大投入,统筹协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提升服务水平,兼顾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完成3批“9+3”免费职业教育526名学生和2批“6+3”异地教育497名学生的就读工作;免除72485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二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让医改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人数达278576人次,五年累计发放新合补助2283.4万元;切实加强各类疾病诊治能力,着力提高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投资3207.7万元实施了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主体工程、县藏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17个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和5个村卫生室建设。三是加大人口计生事业投入,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四是顺利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投资208万元建设了13个乡镇文化站;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统计、档案、电子政务、保密、气象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外事台侨事务、国外藏胞工作、无线电管理、红十字会、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逐步迈上新台阶。

        (二)扩大保障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监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进一步扩大养老、就业、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的覆盖面,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1701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2106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达4690人,职工工伤保险参保达2527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达260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县参保人数达11530人,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299万元;支出城市医疗救助金109.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金2084.8万元;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要求,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和农村贫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五年累计支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79.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282.7万元;建立五保户供养金专用账户,五年累计支出五保供养金1712.4万元;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五年累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167.3万元。

        九、规范管理,综合整治,社会政治保持平稳

        (一)规范宗教管理,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

        全面实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保障民族平等权利;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规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宗教事务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寺庙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大对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管理,健全完善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活佛制度;依法开展寺庙用地登记确权工作,顺利完成全县寺庙的 “四至界线”定界工作;积极探索寺庙社会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逐步推进寺庙管理社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二)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紧紧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坚持“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以州委、州政府在我县实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工作为契机,完善基层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3.16”事件发生后,在省委、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维稳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指挥协调、工作联络、信息反馈、情况通报等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中央及省州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迅速稳控了局势,粉碎了达赖集团的分裂图谋。同时,成立群众工作组和寺庙法制教育工作组,深入乡、村、寨、寺庙开展群众“大走访”和法制教育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僧尼明白“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凝聚了民心,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排查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今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6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0起),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174人次,受理各类信访问题53件次,办结46件次,办结率达到86.8%。

        十、改进作风,严明纪律,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85件,政协委员提案19件;顺利完成“五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二是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和办事公示制,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大对干部队伍的监管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强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认真开展公务用车清理整治工作,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强了对灾后重建、民生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就和进步,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全体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军警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短,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二是县财政仍然十分困难,培植新财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工作十分艰巨。三是农牧民增收渠道窄,创收能力弱,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大。四是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反分裂维护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实现长治久安任务艰巨。五是政府工作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率不高、运转不灵、执法不规范、执行力不强、工作落实不够、作风不深入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认真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和《阿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政府工作迈上新台阶。

        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以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机遇,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和谐安县”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促稳定、民生促和谐、正气聚人心”的工作理念,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四大政府职能,为建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阿坝打下坚实的基础。

        奋斗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5.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4.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9.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保持在37%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保持在23.1%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4%以上。

        主要任务是:

        一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州平均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力争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是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成果,全面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教育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力争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0%以上,“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达到98%以上,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保持在1:1;逐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三是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工程,加快草地沙化治理和干旱河谷治理步伐,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20%,出境河水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力争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80%;循环经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取得新进展,力争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四是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深入开展“五反”斗争,确保“四个稳定”,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斗争和治安重点整治,着力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依法管理宗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进民族团结;建立和完善民情反馈、预警调解、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对于实现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生产总值66079万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00万元,增长30.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4万元,增长2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00元,增长6.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79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调整农牧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必须利用好农牧林产业的良好基础,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新格局”的工作目标,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牧民利益;继续深化产业调整,推进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和谐。

        发展特色种植业。深入发掘种植业优势资源,逐步改变原始粗放型耕作方式,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现代种植业。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全县基本农田保有量稳定在10.1万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抓好青稞商品粮生产区基地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大良种青稞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品质和单产水平。力争青稞播种面积达到7.1万亩(其中:优质良种青稞播面达5.5万亩),粮食总产量力保达到1.1万吨。二是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比重。狠抓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基地建设,打造绿色品牌,扩大无公害蔬菜、绿豌豆、大蒜、脱毒薯、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等符合我县实际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建立四大农产品优势生产区(青稞商品粮生产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区、无公害豆薯生产区、人工中药材种植及山野菜生产开发区)。三是积极推广道地中药材种植。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出发点,加快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区基地建设,力争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四是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扶持种植大户,探索和推广符合实际的利益联动机制,逐步实现企业、基地和农户共赢。

        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开发畜牧业优势资源,把握“立草为业、良种良法、疫病防控”三大环节,全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开展种草养畜。加大优良牧草种植推广力度,探索草地使用、畜牧生产的新方式,充分利用县城周边乡镇轮息地资源,发展人工种草养殖,缓解草场过载等现象。力争完成草场补播80万亩。二是强化设施建设。力争建设棚圈12.7万平方米,建设巷道圈15个,修建牧道86公里。三是做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强化防疫目标,加大牲畜常规病的诊治力度,完成免疫注射任务(春防、秋防密度确保达到100%),保证畜产品优质安全。四是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以青稞、牦牛(羊)肉、奶深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畜牧业生产布局区域化、产品优质化、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进程。五是推广科学养殖技术。转变原始的牲畜养殖方式,加大畜群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畜种改良工作,抓好以贾洛羊和本地牦牛为重点的畜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领科学养畜生产方式的变革,积极推进畜牧业由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不断提高优质畜产品总量。力争各类牲畜存栏52万混合头;出栏12.9万混合头,牲畜出栏率达到25%以上;肉类总产量达1.06万吨,奶类总产量达2.2万吨。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健全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劳务经济;健全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创新政府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农作物与草原病虫害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农牧业自然灾害应急救灾体系建设。

        二、着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正确把握投资方向,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从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出发,加快引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主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抓好项目工作。一是加强项目储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做好项目的筛选工作,论证一批能够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狠抓项目储备,科学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库,确保储备项目的质量,力争储备项目500个。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红原安曲至阿坝县城的道路改建工程,加快麦尔玛110Kv变电站、贾洛35Kv输变电工程和安羌电站扩容工程等项目建设;以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为重点,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幸福美丽家园等项目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青稞商品粮基地、青稞产品深加工、肉牛肉羊基地、动植物防疫体系、现代农业示范等项目建设力度;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沙漠化治理、曼则塘湿地保护等项目建设;以社会事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计生服务体系、农民体育健身、基层政权以及寺庙社会化管理等项目建设;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周转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01个,总投资97851万元。三是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严肃纪律,健全制度,全面落实项目业主制、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和建设监理制等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特别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改变资金使用性质,挪作他用,确保资金安全与效益发挥。

        发展工业经济。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必须利用好水能和新能源等资源优势,努力形成以能源开发为支柱的工业产业”的工作目标,一是大力发展水电工业,加快安羌电站扩容工程建设力度,力促尼柯河电站尽早开工,扎实做好夏尔尕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工业,积极与华能、大唐、中节能等企业衔接,加快太阳光伏电站和风能电站的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不断促进我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业、民特产品加工业的开发力度,努力培育壮大民族特需加工业,打造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深受藏区人民喜爱的藏式火炉、香炉、服饰、牛角装饰品及小型佛像、唐卡等宗教文化制品,促进民族用品加工业的发展。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2165万元,同比增长35.3%。

        加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健全信息联络机制和项目跟踪落实机制,扩大招商信息来源,优化投资环境,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在能源开发、经营城市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整合和强化招商引资力量,积极利用各类招商活动、网络以及新闻媒体发布招商信息,捕捉投资动向,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力争完成20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同比增长21%。

        三、着力营造旅游业新环境,提升壮大第三产业

        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必须利用好以莲宝叶则神山为重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大九寨环线’旅游支撑点”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经营集团化和集约化步伐。

        培育旅游产业。认真实施《阿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用新理念、新思路、新管理、新政策不断探索适合我县旅游开发的新模式。重点打造莲宝叶则旅游景区、神座旅游景区、曼则塘湿地、茸安—柯河峡谷自然生态景区;依托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全面打造展示寺庙建筑艺术、宗教文化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以特色魅力乡镇和精品旅游村寨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展示旅游区,逐步带动自驾旅游的发展。力争接待游客 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0万元,同比增长11.1%。

        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完成中药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积极争取物流中心、废旧物资回收市场、南岸新区综合市场建设,着力推进市场“三化”建设,培育功能完善的高原商城市场体系;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完善市场物价调控预案,依法打击哄抬物价、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水平,确保市场供应。积极引导超市、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完善消费政策,搞好消费服务,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10万元,同比增长10%。

        四、着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新进程

        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围绕打造川甘青三省结合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目标,加快我县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县城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一城三带’的空间布局”的工作目标,树立“城乡统筹、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理念,以城乡规划为龙头,着力塑造民族特色突出、富有文化品位的城镇风貌,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原商城。

        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探索经营城市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用设施的覆盖率和保障率。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资2876万元实施县城老城区街道及路灯改造工程,对洽唐街、彭措街等4条主街人行道、绿化带、排污管和崇拉街、中心街等10条街道路灯进行改造;按照“路平、灯亮、水畅”的目标,投资600万元继续实施县城居民集中生活区道路硬化工程;坚持“规划先行、政策配套”的原则,投资3500万元启动县城南岸新区一二期工程和阿曲河1号桥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规范县城市政秩序和交通秩序,加强城镇土地、市容市貌等县城管理,大力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活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把集镇建设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易地搬迁、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搞好重点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全力打造以麦尔玛、各莫、贾洛、求吉玛等乡为重点的小城镇、小集镇,突出旅游功能,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一批民族风情浓郁、设施完备、生活现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特色旅游乡镇,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五、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保持良好增收势头

        坚持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原则,严格财税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

        严格财政管理。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拓展财源,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强化财政预算的约束力,进一步提高财政收支透明度,启动公务卡试点工作,加强预算外资金和专项资金监督管理,防范和杜绝“小金库”。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民生、维稳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源控管,深化税源分析。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加大稽查力度,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提倡诚信纳税。力争实现国税收入500万元,同比增长11.1%;地税收入2484万元,同比增长15%。

        搞好金融服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金融企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六、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投入,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加快3乡12村的易地搬迁工程建设进度,提升试点水平,努力完成总体目标,切实改善病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让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建设、有序实施”的原则,大力实施好牧民定居“攻坚年”建设任务,构建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牧区。巩固提升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成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把党和政府对牧区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实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管;继续深入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低保救助制度,巩固提高五保户和低保户的生活水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加强政府引导,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就业,重点帮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就业;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城乡无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发展残疾人事业,重视做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郑重承诺,2012年将切实为民办好以下实事:

        致力结构调整,拓展增收新渠道。力争特色种植突破3万亩(其中:绿豌豆1万亩、马铃薯8000亩、无公害蔬菜4000亩、大蒜300亩、道地中药材8000亩),生产高原中低温食用菌60万袋。

        致力基础建设,增添发展新动力。投资7120万元,实施4乡19村1485户7340人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易地搬迁工程;完成10乡28村2271户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任务;投资1716.9万元,完成17乡1镇2场安全饮水工程65处,解决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2748万元,完成137.4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

        致力寺庙社会化服务,构建管理新模式。投资335万元,实施5乡5座寺庙3.1公里道路建设;投资676.8万元,实施16乡33座寺庙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33.1万元,实施2乡4座寺庙13.2公里电网建设;投资97.7万元,实施8乡8座寺庙环卫设施建设;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全面覆盖到寺庙。

        致力社会保障,谋求为民新福祉。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力度,筹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并将大病报销顶线提高至5万元;扩大城镇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0人;鼓励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总额达到30万元以上;实施投资1680万元的保障性住房170套10200平方米。

        七、着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建立长江、黄河中上游生态屏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注重生态建设。切实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牧民生产性补贴;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高林草覆盖率;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力争连续30年不发生森林火灾。加强湿地保护,抓好草地沙化、干旱河谷、阿曲河流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抓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整治力度,强化重点项目督促检查,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强工业、城镇、农村污染源整治,防治水污染,保证饮用水源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坚持江河管理与整治并举,坚决打击乱采乱挖等非法行为,确保依法管理好江河资源。调整土地结构和用地布局,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落实土地管理制度,有效保护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达到8503公顷。大力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建设。

        八、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管理,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实施第二个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异地双语“6+3”初中教育和藏区“9+3”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开展好 “9+3”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投资2430万元,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鼓励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幼儿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使我县教育工作重点由“请进来”向“留得住、学得好”转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标准化管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提高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切实加快医改步伐,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提供质量优良、费用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让医改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加强地方病防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改进医德医风,提升卫生队伍素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突出文化事业建设。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着力推进民族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积极开展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积极筹建县级文化艺术团,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发展,扶持民间手工艺品开发;抓好体育基础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寺庙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及管理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真开展农村电影“2131”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狠抓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精心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工作,突出抓好 “村村通工程”, 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力争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强化内外宣传,提高节目质量,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好舆论宣传作用。

        加强计生等社会事业。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特别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大力开展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继续抓好统计、档案、电子政务、保密、气象、外事台侨事务、无线电管理、红十字会等社会事业工作。

        九、着力巩固安定团结局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维护稳定为着力点,以增进民族团结为基础,努力构建和谐阿坝县。

        强化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社会和新闻的舆论监督,进一步提高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满意度。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大力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加强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促进依法治县进程。

        重视民族宗教。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贯彻实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牢牢把握维稳主动权,充分发挥驻寺工作组的作用,以点带面,抓好全县各个寺庙法制教育活动,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宗教界和宗教团体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宗教界人士和广大僧尼的爱国爱教意识。加快实施寺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寺庙社会化管理模式。强化县、乡、村三级宗教管理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寺庙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关系和谐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维护社会稳定。严格按照“坚持两手抓,落实双责任”的工作要求和“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促进全县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加强不稳定因素调查研究,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科学研判,制定预案,积极妥善处置不稳定因素,坚决捍卫我县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确保全县大局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县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工作运行机制、联动调处机制、包案化解机制、基础保障机制,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及工作站,认真执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做到“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 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确保群众合法诉求得到切实解决,认真落实三级终结制,坚决控制和减少群众集访、重复访、越级访,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壮大专业救援队伍,建成一批多功能紧急疏散避灾场所,扎实开展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治的避灾演练,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提升突发重大事件应对处置水平。

        狠抓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工程、人员聚集场所、消防、油库、液化气、交通等专项整治,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十、着力推进政府体制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稳定与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建设团结、学习、服务、法治、廉洁、诚信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坚决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公开透明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公众参与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提高政府执法质量,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改进工作作风。在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集中时间和精力,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服务群众所需,干好群众所盼,解决群众所忧。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纠正讲形式、走过场、拖拉推诿和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法规制度,严格规范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安全、有效。加快推进电子招投标,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有效制止奢侈浪费。自觉遵守《廉政准则》,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2012年政府工作的目标已经确定,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顽强拼搏,创新奋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谱写阿坝发展新篇章,再创阿坝发展新辉煌!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名词解释

         “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工作:藏区学生在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再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6+3”异地双语初中教育工作:牧区4县小学双语毕业生到茂县、汶川接受初中3年优质教育,共享灾后重建成果。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务部在全国建立和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2005—2010年,“农家店”覆盖80%乡镇和65%行政村,逐步改变农村消费不方便、消费不安全、消费不实惠的现状,形成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牧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又称为“新农保”,是一项重大惠民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

        “九进”活动: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进机关、进市场、进社区、进村社、进学校、进寺庙、进家庭、进企业、进景区。

        “2131”工程:指国家文化部为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实施的二十一世纪初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工程。

        农村“三级卫生”网络: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积极构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一般大病不出县”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农村地区基本卫生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担绝大部分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