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什么是地区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GDP有哪些核算方法?
在实际核算中,GDP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生产法核算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核算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核算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支出法增加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理论上讲,三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应一致,但实践中由于方法和资料来源的不同,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国际上一般认为误差在3%左右是可以接受的区间。
我国GDP是怎样核算的?
我国GDP核算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在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生产额和支出额同时测算,以生产额的数据为准。
我国计算GDP的生产额时,部分行业增加值是通过生产法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得出,也有部分行业是通过增加值的构成项目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相加得到。计算行业增加值的基础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年度财务统计资料、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农业中间消耗、农业产品产量及牧业、林业和渔业等统计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统计、房地产统计、建筑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财务统计、交通运输邮电业的客货运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统计,劳动工资统计、人口统计,城乡住户收入支出调查,价格统计等等,同时还要利用有关部门的企业年度会计决算、财政、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相应的业务统计数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的角度来衡量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使用,计算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住户调查、价格统计,有关部委的企业年度会计决算,财政收入和支出,海关的进出口统计,国际收支平衡统计等等。
在反映国民经济的规模及产业结构时,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为观察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变动,也就是说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观察经济的增长变动,用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方法是通过相应的价格指数对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缩减。使用的价格指数有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出口价格指数等等。
地区生产总值是怎样核算的?
我国的GDP核算实行分级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由各地区按照本地区的数据来源自己进行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也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由国家统一制定,季度和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结果要通过集中联审,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审核后予以反馈。
什么是地区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
地区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是指国家统计局按照统一的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计算各省、区直辖市生产总值,各省、区、直辖市统计局不再负责本级区域内的GDP核算。同理各省、区、直辖市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局计算反馈的本地区GDP为控制数,计算省内各地市的GDP,各地市统计局不再负责本级区域内的GDP核算。最后,各地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计算反馈的本地区GDP为控制数,计算地市内各县(区)的GDP,各县(区)统计局不再负责本级区域内的GDP核算。